为了支撑人工智能对于数据恐怖需求,未来数据收集领域可能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,并且这次发展的核心是围绕模型内部的某种统一格式展开的。也就是说,传感器的功能不只是收集数据,还要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,进行数据的预处理,使得人工智能模型能够直接利用传感器的数据。某种程度上说,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建工程,没有这个基建工程就没有未来的“真正意义上的”人工智能时代。
那么算法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?
其一,算法决定了数据的格式。如果我们把传感器视作一个函数,接受真实物理世界的信息,并将其转换为某种数字信号,那么算法做的就是定义这个信号的格式。同时信号的格式也决定了信号的流动和存储方式,这些相关的东西都会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而进行进一步的重塑。
其二,算法决定了模型吞吐信息的带宽。人工智能模型本质上就是“输入数据产出知识”的系统,而在相同时间内能够处理更多数据的系统显然具有更大的优势。